老和尚对他解释道:“你必须守旧,宁静,勿妄动,勿起歹,才能有平稳的生活。”
胡酣思索了半天,考虑以后该如何办?考虑来考虑去,感到自己决不能害林家的人,但他必须站在康音和林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,这一点也是坚定不移,始终不能更改的。为了康音和林深,他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。主意一定,胡酣便感到自己非常安然,也不烦躁了。
接下来,胡酣要考虑的是,他该如何处理那袋宝物和那封信。他思来想去,决定宝物暂时存放在他那儿,以后在康因和林深急需用钱的时候,他再把它拿出来,用在她娘俩身上。想到这里,他感到自己又心安理得了。至于该如何处理那封信,他感到更为棘手难办。他是把信留在自己的身边,还是把它交给林家?或者干脆把信给毁了?就当这封信根本没有出现过。如果交给林家的话,这封信究竟应该交给林家的谁?是林之磬还是康音或者是自己的儿子林深?胡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左右为难。
他想到自己对不起林家,而林家却对他恩重如山,他感到这封信应该交给林家,而且是应该交给林家的一家之主——林之磬。但是,如何把这封信交给林之磬呢?胡酣在想:总不见得我胡酣拿着信对林之磬说,老爷,我觊觎林家的财宝,在密室里发现了这封信,现在我把它交给老爷您,由您来处理。那我也未免太傻了吧?我要把这封信悄悄地给老爷,让它神不知,鬼不觉地让老爷看到,然后随便他怎么处置。但是如果老爷没有看到这封信,或者是认为这封信是无关紧要的,把它随手扔了或者是撕了,那可怎么办?那只好随天意了,看天意怎样?如果天意是这样,那我胡酣也没有办法了,这样也和我胡酣也无关了,林家和老天爷都怪不了我胡酣了。想到这里,胡酣心里又很坦然,感到自己也亏欠不了林家多少人情了。
为了保险起见,胡酣决定在还给林之磬这封信之前,他自己还是先看一看这封信。胡酣自己在心里给自己看这封信找了一个借口。当初,林家祖上并没有说,持信人不能看这封信,只是说,要把这封信交给林家的至亲。我现在只要把它还给林之磬就可以了,至于看不看信却是其次的了。还有我看了这封信,万一林之磬不把它当回事,把它扔了或撕了,我也可以进行补救。胡酣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合理的,所以看信也是顺理顺章之事。
胡酣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封,仔细地看起了信来。
信上内容如下。
收到这封信的肯定是林家的后代,因为不是林家的后代,他将无法看到这封信,即使侥幸他能看到这封信,他还是逃脱不了厄运。我要告诉我的后辈的是: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,我肯定已被觊觎我林家财产的小人所害。害我之人必定是和林家极为亲近之人。林家的后辈一定要警惕这个小人,并且要想方设法揭穿这个小人的伪善真面貌。否则他不但继续危害林家的后人,还要危害他人,无辜的人,甚至是危害社会。
我还要告诉我的后人,林家是有财富,但这些财富是用来造福人民,造福社会的,林家的后代必须自食其力,要靠智慧和双手来充实自己,使自己富裕,而不是靠祖上的财产和庇荫。
所以作为林家的后代要勤奋刻苦地学习,家里有大量的藏书可以值得我林家后代好好地学习。特别是四书五经,其中首推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。
作为林家的后代还要勤耕作,国以农为本,如遇荒年可把靠北面的竹林改为农田,以资家用。
另外,吾望林家后代要向善,海会寺是个灵寺,我后代要经常去祈求神灵保佑,神灵会赐福林家后代平安幸福,万事如意的。切记!
林环绝笔。
1942年3月30日。
胡酣看了信之后,感到林环已经对有人觊觎林家的财宝引起了高度的警惕,林环确实是个聪明人,他也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遇害,但是没有想到来的这么快,最后还是功亏一篑。胡酣认为这封信对林家后代,最多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,让他们意识到危险可能是来自林家比较亲近之人,这点,林之磬可能已经意识到了。而信的其它的内容,都是泛泛而谈,都是一些大道理,他认为对林家后代来说,并无多大用处。
胡酣想不通,这么重要的信,里面有用的价值,竟然如此之少。他感到,信里必定是藏着什么玄机,但是无论他这么研究这封信,却丝毫也发现不了还有什么秘密存在。有关宝物藏在哪里的内容,信里更是一个字也没有提起。
但是,不管怎样,胡酣还是决定按照原来的设想,把信交给林之磬。他想还是让林之磬去研究这封信的内容吧,有可能林之磬可以探究从信中的奥秘,找到宝物所藏之处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也算是他胡酣对林之磬救命之恩的一种报答吧。
胡酣想清楚了之后,准备找没有人的时候,把信放到林之磬的房间或者是林之磬的书房里,让林之磬能亲自看到这封信,但又不知道是谁放的信。他想来想去,放在陆婉的房间似乎并不牢靠,虽然林之磬大多时间和陆婉在一起,陆婉倒还可以信任,但去那里的人比较杂,万一
第72章左右为难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